专业高效精制生物有机肥、生物有机配方掺混肥供应商

“厂连配”有机矿化活性土壤调理剂对重金属污染稻田籽粒降镉效果明显

一、背景
        重金属污染(pollution of heavy metal)是指含有汞、镉、铬、铅及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。主要由采矿、废气排放、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。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,超出正常范围,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。我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,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;而日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超过2000万公顷,其中镉(Cd)污染较为突出。
       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(一般指密度大于4.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),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属,约有45种,一般都属于过渡元素。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,主要是指汞、镉、铅、铬以及类金属砷。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,能够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积累并进入食物链,或通过污染空气进入人的呼吸道,进入人体后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,使它们失去活性,也可能在人体的一些器官中累积,危害健康。
       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污染物相比,有其独特性,其量虽然小,但危害大。1、在污染上,具有毒害性,它可以引起慢性中毒、致癌、致突变、致畸形。2、在视觉上,具有欺骗性,多数重金属废水是无色透明的,不了解的人会把重金属废水当做清洁水,有的农民直接用于灌溉,有的牲畜直接饮用。3、在食物链上,具有富集性,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,相反却能通过食物链成倍地富集,最后进入人体。如鱼吃了被重金属污染的水草,重金属就在鱼体内富集,人吃了被污染的鱼就会造成重金属中毒。4、在治理上,具有长期性,水体和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,治理的难度很大,周期很长。
        重金属在大气、水体、土壤、生物体中广泛分布,而江河、鱼塘、稻田等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。当环境变化时,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。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,但具有生物累积性,可以直接威胁高等生物包括人类的健康。
二、技术原理
        我公司独创BOS 技术,是由广谱矿化法(Broad spectrum method of mineralization)、有机性矿化法(Organic mineralization law)和重新土壤矿物化(Soil mineralized again)三项技术综合而成,并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有机矿化活性土壤改良产品。通过BOS技术和产品应用,可逐步分解土壤的沉积物,减少直至清除土壤垃圾及环境污染,分解屏蔽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,同时对土壤中及农产品的毒性物质及残留农药具有解毒作用,因此,长期使用“厂连配”有机矿化活性产品对土壤良性循环有促进作用。厂连配这一环保效应,可广泛地用于维持良田运作及内陆盐碱地、沙荒地、酸性土壤、重金属污染耕地等的改良。
三、稻田镉污染修复效果
        结合“厂连配”水稻有机矿化活性底肥,均匀配施“厂连配”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调理剂进行底施处理,除施肥措施以外,其他稻田管理措施均不变,最后土壤样品主要检测土壤有机质、PH值、碱解氮、有效磷、全镉、有效态镉,稻谷籽粒主要检测镉含量。
        应用结果分析:底肥配施该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,随着处理用量增加,稻谷产量对应增加、土壤全镉含量以及稻谷籽粒镉含量下降尤其籽粒镉含量下降明显。综合投入产出性价比,每亩重金属污染稻田底施投入50-80公斤该土壤调理剂产品较为合适,能明显改善受重金属污染稻田多项经济性状,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,能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(比未处理对照0.787mg/kg降低40%以上,高用量处理降低50%以上),并对土壤有一定的降镉效果。该产品技术对于构建修复改良污染稻田土壤的技术体系、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也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。

点击次数:1095  更新时间:1970-01-01 08:01:00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